開箱電影《96分鐘》中的道具炸彈:幕後設計過程
- 黃信惠
- 9月18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9月19日

去年,我接到了一個夢寐以求的專案——為電影《96分鐘》設計一顆「炸彈」。我參與了這部電影的美術設計,主要負責打造幾個用於拍攝的道具炸彈,並設計其內部的電子電路。

在開始之前,必須先鄭重聲明:這些電影道具雖然外觀駭人,並搭配了燈光效果,但它們完全沒有任何引爆功能。請大家切勿模仿,更不能將相關知識用於任何非法用途。
電影的戲劇張力 vs. 現實的遙控原理

在許多電影中,我們都能看到結構複雜、充滿各式電線的遙控炸彈。但只要你對電子裝置稍有了解,就會知道現實生活中的遙控炸彈並非如此。
其遙控炸彈的原理相當單純,目的只是讓炸彈裡的雷管通電引爆。簡單來說,只要能用任何方式遠端點亮一顆 LED 燈,基本上就掌握了遙控引爆的技術。現實中的遙控裝置,其實單純到有些無聊。


然而,電影追求的是視覺上的複雜與合理性。《96分鐘》的美術組希望電影中出現的炸彈,既要看起來錯綜複雜,又要顯得合情合理。因此,他們委託我設計這些充滿誇張細節的電子電路,目標是呈現出大量的複雜線路、閃爍的警示燈號以及令人緊張的倒數計時器,為觀眾帶來兼具戲劇張力與真實感的視覺體驗。

接下來,我將與大家分享我是如何設計這些電影炸彈的。
手提袋炸彈的雙層詭計

電影中,炸彈主要出現在兩個場景。首先是炸彈客早期在電影院使用的「手提袋炸彈」。
這個設計的核心是透過一支傳統的舊式手機來觸發,並外加一個 Arduino 開發板進行控制 。

為了營造出高科技的改造感,我在手機按鍵的電路上焊接了電線,讓它看起來彷彿能由 Arduino 控制手機發送引爆訊號,或是偵測手機的震動馬達來啟動炸彈 。手機透過一堆電線連接到四周的電路板,並由 18650 電池供電 。

上方的電路主板其實具備簡單的功能,按下按鈕即可開機,並透過 Arduino 控制 LED 燈閃爍 。當然,板上其他的零件,如藍牙模組、RF433 遙控模組、電容等,都只是裝飾用途,目的是讓炸彈看起來具備多種無線通訊的啟動方式 。

根據劇情設定,這顆炸彈其實有兩層結構。上方看到的複雜電路是假的控制器,當它被移除後,底下藏著一個金屬盒子,裡面才是炸彈真正的核心 。


在設計這個金屬盒子內部時,劇組希望能呈現出立體的電路板與密密麻麻的電線,並會用微距鏡頭拍攝內部細節 。為此,除了燈光效果,我還特別設計了大量的杜邦針腳,方便劇組在拍攝時能隨時更換線路配置,以達到最佳的畫面效果 。

盒子裡也刻意放置了許多大家熟悉的零件,例如 Arduino 晶片、多軸加速度感測器、555 定時器、GPS 天線和 WiFi 模組等,暗示這顆炸彈具備移動偵測、定位等多種複雜功能 。


行李箱炸彈的精密與誤導

故事推展數年後,炸彈客製作了技術上更進階的「行李箱炸彈」。
在我的構想中,這位炸彈客的技術已經從早期隨意亂接的「土炮」風格,進化到能自行設計並製作 PCB 電路板的程度 。因此,我真的設計並製作了幾組能夠實際運作(僅限燈光效果)的 PCB 電路板,用於這次的拍攝 。



在這次的合作中,美術組負責了行李箱內的炸藥包、金屬外殼與防撞泡棉等部分,我則專注於所有外露的電子電路設計 。

這顆炸彈的設計重點在於「誤導」。線路被刻意安排得錯綜複雜,讓觀眾感覺每一條線都可能是關鍵,一旦剪錯就會立刻引爆 。主控板使用 Arduino 控制四位數的七段顯示器,用以顯示倒數計時 。這個計時器在電影中的戲份意外地多 。為了方便劇組拍攝,我還加入了紅外線接收功能,讓工作人員能用遙控器隨時輸入數字或重置時間 。




有趣的是,即使我明知這只是一個不可能引爆的計時器,但在拍攝測試時,看著數字一秒秒減少,心理壓力還是非常巨大。或許,這種造型的鬧鐘能讓人每天都瞬間清醒 。
除了主控板,行李箱上還有許多輔助電路,例如看起來像資料儲存模組的板子、水銀電池、喇叭、GPS 定位系統,以及繼電器與 MOS 開關等 。鐵殼底下雖然大部分是空的,但我特地加上了超大的電容與備用電路,視覺上營造出它能對應四組炸彈的效果,強化了拆錯線就會引爆的緊張感 。



其他道具:小細節成就大場面
除了上述兩顆主要的炸彈,我也製作了一些其他的小道具:
列車通風口炸彈:在電影中有一幕列車通風口的場景,其中閃爍的紅、綠 LED 燈就是一個可由遙控器控制的小型裝置 。

歹徒的遙控器:反派手上拿的引爆器,其本體是常見的鐵捲門 RF 遙控器。我在內部加上了 Arduino 和 LED 燈來控制閃爍效果 。由於拍攝的是打鬥場景,遙控器很可能會被摔壞,所以我一次準備了好幾個備品 。

電影製作的幕後反思
這些道具的設計過程,是我與電影美術組多次來回討論的成果。他們需要與導演確認所有細節,以及畫面希望呈現的效果。同時,考慮到片場拍攝時可能會有臨時的變動,因此我在 LED 閃爍頻率或數字顯示等方面,都預留了許多可以即時調整的彈性 。




雖然我負責的只是電影中一個微小的環節,但這次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電影製作的艱辛與不易。無論是短短幾秒鐘的畫面,或是不容易被注意到的鏡頭,甚至是攝影機根本拍不到的內部細節,所有的一切都經過精心的設計與製作。這正是電影美術團隊對於細節的極致追求。希望大家能多多進戲院支持優秀的國片。
另外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即將開設 大人的 Arduino 課程,主題是 零基礎也能上手的密室逃脫機關設計。
課程資訊在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