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從學生時期,一直到這幾年在學校教創客課程,無論是自己參加比賽,還是帶學生參加比賽,都累積了一些經驗與心得,但在網路上比較少看到大家分享比賽的訣竅與方法,因此希望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給大家,針對挑選比賽、如何比賽、為何比賽做一些分享,當然這是我自己的些許觀點所做的心得分享,拋磚引玉。
挑選比賽
我早期會以比賽的內容,作為是否參加的主要因素,但卻忽略了比賽的主辦單位是誰,以及比賽的目的重要性。另外,推測競爭對手也是決定你會不會贏得比賽的關鍵,這邊我來分享在選擇比賽時,我會注意到的幾件事情。
主辦單位
這項比賽對主辦單位來說,參賽者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辦比賽,比賽的經費又是從哪裡來。這類訊息是許多人常忽略但重要的資訊。通常這些訊息可以在比賽的網站或是企劃書找到,接下來分享我參加過的幾種類型
【政府、公益宣導】
這類比賽的重點在於傳達資訊,比賽後的作品可能會直接使用在公共場合,或是做為宣傳,有效率的方式來傳達訊息很重要,所以『創意與實用性』是決勝的重點,如何吸引人的注意,引起話題性、有趣、美觀...等要素是主辦單位會想看到的,過於驚悚或不宜出現在公開場合的作品就不太有機會出現在得獎作品中。
公部門或是公益性質的比賽通常可信度也會比較高,若是全國性質的必賽,較容易獲得大眾的認同,對於升學或是面試上也會有不錯的加分。
【推廣性質】
可能是公家或私人單位給青年學子展現的平台,或是展覽之類的,若主辦單位本身值得信賴,通常公平公正性也會是最佳的,而且因為是推廣性質,獎項通常也很多,若能得獎對學生來說是個很棒的履歷,建議學生能考慮這類的比賽優先參加。但這類比賽通常獎金不會太高、甚至沒有獎金,該付出多大的時間與材料成本,也是必須考量的問題。
國鼎科技藝術獎入圍 敲敲夢
李國鼎基金會舉辦的比賽,主要是推廣性質,
獎金沒有很高,但當年主辦方花了很多經費籌辦展覽,
提供了學生很棒的機會。
【技術、產品應用類】
這類比賽強調的是技術的應用性,通常真的要實作出來,往往也是最難的競賽類型,比如說Iot或是5G等新技術的應用比賽,除了創意之外,比賽作品能否商品化,或是實際應用也是重點。但這類比賽有個好處,通常競賽獎金會很高,甚至會有產品化的可能,不過相對也會吸引各方好手參加,得獎的難度會跟獎金成正比。
中國高通公司中國高校AR擴增實境比賽 第二名
中國高通公司為推廣手機AR技術,舉辦的比賽,
當年相關AR工具較不完整,開發門檻稍高,參加人數也不多,
整個中國地區的比賽,台灣人就包辦前兩名,
當年第二名的獎金是兩萬人民幣外加機票住宿。
但以上幾種類型通常都是混合在一起的,比如說主辦單位是政府,希望推廣節能環保,協辦單位又希望能推廣他的品牌形象,同時也希望得獎作品可以商業合作。所以仔細去閱讀比賽的相關資訊,看你願不願意幫助比賽的主辦單位達成他們的目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得好處,雙贏的比賽才是值得花時間參加的好比賽。
德國IF設計獎 產品:摺紙筆記本
當年在公司製作的商品,獲得IF設計大獎,
得獎不但沒有獎金,還需付給主辦單位幾萬元的攤位費用,
但IF獎的公信力很高,對商業產品很有幫助
推測競爭對手
【比賽時程】
有些比賽是每年固定都有的定期比賽,這類比賽中有許多參賽者,可能已經準備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了,並且會有更多人知道這類比賽資訊,競爭對手通常都實力堅強,相對得獎難度也較高。
相對的,有些比賽是公佈日期到截止日期只有短短幾天,可能大家都沒辦法在短時間內準備完成,如果你手邊剛好有作品或素材能夠直接應用,那這類比賽就非常適合你了。但也有個例外,就是主辦單位可能早就將訊息對內宣布,與對外公開的時間不同罷了。
【比賽門檻】
技術方面門檻越高,相對競爭人數也少,如果又有年齡、身份等限制,同時你又符合條件的話,這種比賽得獎機率也會提高,像「學生AI運算」、「wifi天線設計比賽」就屬於技術門檻高的類型。而「手機攝影比賽」或是「詩詞創作比賽」,這類參加門檻很低的比賽,若要在眾多選手間脫穎而出,就相對不容易。
【特殊性】
另外有些比賽較為特殊,一看就覺得是針對很小眾的族群所辦的比賽,這種類型如果你符合標準也很推薦參加。像老師之前參加過勞動部舉辦的「我是創客-科技服飾設計」比賽,需要將科技與服裝設計整合的跨領域技能,而且他公布比賽到截止差不多只有一個月時間,時間短+類別小眾+技術門檻高,剛好我手邊有完全符合主題的作品,立刻報名參加,也幸運的獲得第一名的獎項。
剛好比賽內容與現有的作品吻合,
就直接拿去參加比賽,獲得第一名,
也是我目前領過前幾大筆的獎金
選主題
確認要參加的比賽後,請仔細研讀比賽的說明資料,並且多花點時間去思考該如何製作切合比賽題目的主題,這是決定作品能不能得到前幾名的關鍵。
【爛的主題絕對輸】
主題沒選好,一但製作的內容不是主辦單位想看到的,再努力製作也沒辦法得獎。比起製作專題我更看重的是選擇題目,建議可以多想幾種題目,猜測主辦單位的目的、評審偏好來決定要使用哪種主題比較恰當。
相對的,想到有創意的主題就贏一半了,有創意的主題往往在一堆作品中,讓人印象深刻、產生話題性。且對於比賽的主辦單位來說,將創意的作品列為優勝,效益也是很高的,所以有創意的主題是致勝關鍵。且在評選的過程中,會不會將你的作品擺在第一名的位置,也是靠眾多評審與主辦方之間的討論,大家都有印象的作品比較可能在最終勝出。
【故事性】
當然這邊不是要各位隨便掰故事,而是你要去創造一個故事,假設你的主題是為盲人設計一個產品,那你可以實際拜訪相關社福團體,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去聽聽他們的故事,依據這些故事作為你設計的元素,完成後也可以實際給他們操作。
記錄所有過程的照片、影片、訪談紀錄,將這些過程整理成有邏輯、有依據的故事作為作品資料的說明,利用說故事來說服評審。
【獨特性】
以創客相關比賽來說,每年都有流行的主題,比如說前幾年流行的魚菜共生、智慧住宅、空氣盒子之類的主題,你可以想像評審在評選的過程中,短時間內觀看幾十件相同主題的作品,就算一開始覺得有創意,看到後面都已經疲乏了,前三名的作品也不太可能都是相同的主題包辦,所以在選擇主題時,選擇藍海我覺得是必要的。
Intel® IoT Roadshow Taipei, Taiwan 第一名
Intel舉辦的IOT黑客松比賽,
當時製作的孩童監控系統MABO,
解決了家長擔心的問題
【10個方法做出有創意的專題】
另外還有許多方法,可以想出有創意的作品,我之前有整理過的文章,建議在比賽前的選主題階段可以參考一下。
競賽過程
選好主題之後,開工之前請先詳細研究評分標準,看看你選的主題如何在評分標準中,佔比最重的項目獲得高分。另外確認繳交的內容也是非常重要,有些比賽初賽僅需要計畫書,有些要求附上照片、製作過程影片、還是要將實體作品寄過去,這些都是在開工之前必須要確認的內容。了解這些資訊,才能夠好好安排製作時間以及評估效益。
【了解評分標準,針對標準多著墨】
評審無論如何都會照著評分項目去評選,所以評分項目的比例就非常關鍵。不要多做無效益的事情,應該要對症下藥。
我舉個例子,之前有學生糾結在外殼要3D列印還是厚紙板製作,由於評分項目裡面並沒有相關的分數,對學生來說3D列印所花的時間成本是厚紙板的好幾倍,所以我建議學生將心力放在其他部分,單純以厚紙板製作即可。
也有些學生或家長認為比賽就應該盡全力,將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但我個人是比較建議將時間效益最大化,拿剩餘的時間去休息或是多背幾個單字,也許對學生的幫助還比較大,畢竟比賽這種事情不是花時間就會得到相對應的回報。
【書面資料】
將書面資料盡善盡美,書面資料就是評審對你的第一印象,高品質、大小適當的圖片、沒有錯別字、文句通暢、好閱讀的排版...等,這些都能讓評審多花點時間在你的書面資料上,邏輯清晰、好閱讀理解的版面,才能讓你的努力被注意到,建議可以將書面資料給完全沒看過你作品的人,確認他們能在最短時間內,理解你的作品,並請他給你一些回饋。
如果是學生的比賽,家長老師千萬不要代筆。許多低年齡的比賽,多少都有老師或家長協助學生,這也是主辦單位不想看到的狀況,如果書面資料內的語句不像該年齡層會有的口吻,又要怎麼讓評審們相信,這個作品是學生自己的創作呢?
另外分享個技巧,就是將比賽評分項目整理好,放在書面資料中。可以在書面資料文末做個表格,依照創意、實用性...等評分項目做個目錄,比如說在文章中的哪一頁有提到實用性,將這些重點整理,讓評審比較好打分數,不會漏看計畫書的內容。並且在整理表格的過程中,也可以再次確認你的作品是否符合評分項目,有缺的部分可以盡快補充上去。
別為比賽付出太多
比賽從來就沒有公平的,評審、主辦單位、比賽的選手...等有太多因素可能導致好的作品沒有得獎,實力只是佔比賽的一小部分。
能夠從比賽的過程中,得到什麼才是重點,學會了什麼、體會了什麼,請多花點時間來檢視比賽中你得到的東西。因此,如果你的目的是得獎而不是學習,我不建議過多的為比賽付出時間與心力。
結語
如果你想學習一項事情,當它沒有明確目的時,通常學習效率會很差。然而比賽有明確的題目,截止的日期,這是非常棒的學習目標,當你在漫無目的的學習程式語言、3D建模、小提琴...等技能時,不仿考慮找個比賽,就算去當炮灰也好,有個學習動機逼著你完成一定目標,並且在比賽過程中還可能跟許多厲害的人交流,甚至得到評審的回饋,這些東西才是參加比賽最大的收穫。
Comments